CTP应用的误区案例及解决办法

很多引进了CTP的企业在实际应用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,但是,如果在应用过程中采取了得当的措施,是可以避免的。下面列举几个实例给予分析。

实例1:安装了CTP,但很少使用

A公司听说CTP是未来发展的主流,盲目引入。但是,制版车间的员工非常保守,对CTP抱消极的态度,而且,制版车间的员工不具备数字技术的知识,不能很好地使用CTP,一旦出现问题,他们的第一直觉就是要回到熟悉的传统方式上去。业务员也因为没有真正了解CTP的优点,不能向客户推荐以便引进更多的订单。

问题所在?

(1)公司各部门的态度和观点不同,CTP肯定不能顺利地引入。

(2)尽管在前端部门有许多人懂得数字化工作流程,但是,制版部门不懂,在实际中不可能有效合理地应用这个系统。

(3)业务员不了解CTP的性能,就不可能把CTP推荐给客户。只有不断地向客户强调CTP的优势,CTP的引入才会对业务产生大的影响。

A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:

对员工进行培训,使员工全面了解CTP的特性,并聘请一位精通数字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制版部门的负责人,并很快开始应用数字化解决方案。结果情况变化了:每一个部门都确定了他们在引入CTP后的角色,部门之间的障碍扫除了,业务部门开始感受到CTP的高处理速度和它对短版印刷的适应性带来的优势,于是更有效地向客户推荐CTP的服务,并因此获得了许多新的订单。同时公司淘汰了老设备,以免员工再走老路。2个月后,CTP利用率大大提高。

实例2:CTP制版速度与印刷效率的矛盾

B公司的客户中短版活较多,得知CTP对短版活很有效,于是引进了一台高速CTP制版机。虽然业务员拉了很多短版活进来,CTP制版机不停地运转,日生产时间也增加了,却没有什么利润。且由于印刷机的效率有限,不能满足客户交货期短的要求,流失了许多业务。

问题所在?

最大的失败是没有正确分析印刷机的操作率(除去印刷准备时间的实际开机率)。不管要印的活件是大是小,印刷前的准备时间都是相同的。因此,如果其他因素不变,印刷机的平均操作率随着短版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,工作效率也就随之降低。对印刷机的操作率进行分析表明,该公司的印刷机只有45%的时间在运转,印刷准备花费的时间太多,所以待机时间增加。为了有效地提高短版活的操作率,B公司不得不减少印刷准备时间,以5000张为例,如果准备时间从30分钟缩减到10分钟,操作率将提高25%。3种准备时间下印刷数量与操作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。

030z2005633

印刷机操作率=印刷操作时间÷(准备时间+印刷操作时间)

B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:

(1)引入印版在机自动定位装置和橡皮布自动清洗装置。

(2)采用局域网,加快制版速度。

公司员工对于生产率的提高和印刷机的充分利用都感到由衷的高兴,从而对CTP寄予更大的期望。